農貿市場改造應該從哪些方面實施?

?2019-10-10 14:17

  也許大家都沒發現,到今年為止,全國各地大型農貿市場數量逐漸減少,生鮮超市交易規模卻在穩步增長。隨著“農改超”政策推進,農貿市場的生存空間越發的小了。對老百姓而言,只要有地方供他們購買肉菜便夠了,只有像我們這種農貿服務方才會考慮農貿市場的存亡。

  而傳統的農貿市場想要在“生鮮時代”分一杯羹,就不得不對舊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提升。

  那么,農貿市場又應該從那幾個方面進行改造實施呢?杭州佰映總結出以下三點,供大家參考。
 

  外立面的改頭換面

  當你走近朝內南小街菜場時,你會驚喜地發現,市場外墻立面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3D圖畫,有頗具年代感的單杠自行車,前后還塞滿了果蔬;有歪頭靜坐、沉迷思想的貓咪;還有利用現有的窗戶,畫上幾串大蒜、辣椒等農產品的畫面……設計師們充分發揮想象空間,利用老北京物什打造情景空間。

  攤位陳列力求精美

  原來單調的攤位,經過設計師們的一番藝術改造,變得精彩紛呈。攤位上方拉起了可愛的招幌,通過各種蔬果、豬、牛等可愛食材形象,為攤位增添了幾分活力;攤位上方適當擺上幾個像框,利用鮮活食材捕捉生活畫面;水果攤將橙子制成表情包,串聯起來懸掛于攤前,過往顧客不禁駐足細細品味;蔬菜攤位則利用最為日常的食材制成了精美捧花,配合各類蔬菜堆景,攤位陳列力求精美。

  細節之處更見心機

  此外,設計師還著眼各類細節,進行美化改造。于市場顯眼處設置一個“可移動火鍋”,擺放各類火鍋美味食材,可供消費者們免費品嘗,誘惑著來往顧客們的味蕾。在眾多菜攤中,卻有一個攤位越發吸引人群,這就是售賣菜譜的無人書攤,喜歡的可掃碼付款及時帶走,很是方便。設計師還有效利用市場空間,在通道處、樓梯旁、市場外圍掛上一些菜場藝術畫作,辦起了菜場畫廊。附近的居民可一邊買菜,一邊欣賞藝術,享受著朝內南小街菜訕帶來的小驚喜。

  作為活躍了數百年的農貿市場,還是存在生鮮超市所不具備的優勢的,例如商戶大多自己種菜,少了中間商賺都一手,整體價格優惠一些;再者食材也比生鮮超市凍庫里的冷肉新鮮的多。因此把握好機會,將農貿市場進行一番改造提升,依然能成為老百姓所信賴的重要食材來源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