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農貿市場設計調研(一)

?2021-05-31 15:54

       一、過去的設計調研

  過去,在互聯網普及日常之前,設計調研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物與社會之間的聯系,如何設計人與文化的物聯等等,為主要調研內容。

  二、現在的設計調研

  互聯網讓產品與用戶極大程度縮短了距離、縮減了信息價值。今天的設計調研,更多專注于用戶體驗、服務質量,而產品本身的差別已然微乎其微。

  人類的個體性格、價值觀體現、團隊構架、文化建設被統稱為軟環境,產品本身、空間尺寸、系統數據、服務交互被稱為硬環境;隨著設計調研體系的發展,對產品軟硬環境的調研及其邏輯逐漸被重視,且得到大部分項目開發方的認可。

  三、未來的設計調研

  人工終將被AI逐漸替代,當AI智能化調研機器人全面普及后,大量的調研數據可以不需人力而自動采集,以此節約90%以上的時間和精力,這將會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調研數據是通過機器采集,例如測溫門、客流量計數器等等。

  四、農貿市場設計調研的現狀

  市場的設計屬于偏向民生、公益的商業建筑設計,農貿市場的設計調研也遵循著宏觀意義上設計調研的發展規律,但起步相對較晚。現在的農貿市場設計調研,基本以專人現場考察為主,對于所需采集的數據仍沒有完善、成熟的一套公式,給人帶來“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的錯覺。

  這種錯覺并不全錯,不可否認現存的多數農貿市場設計調研毫無科學性,在邏輯上、方式上都缺乏系統歸納,停留在用結果來反推過程的階段。

  例如:1、出于利益考慮事先給市場項目定義了一萬平方米的建設規模,然后通過數日的調研后,拼湊數據,推算出項目確實應該建設一萬平方米的規模。

  2、再或者拿手的設計風格是“盒馬派”,當然其中不免諸多該派供應商形成的利益鏈條,在經過調研后不出意外地得出結論,項目適合打造為“盒馬派”網紅風格,而后輕車熟路地與各路廠商瓜分項目利益。

  正因上述第2種做法的存在,才衍生出現了低設計費,甚至零設計費的現象,先贈送藥方,再開始診斷。

      五、市場設計調研的目標

  預先確定設計定位和設計任務,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思考解決方案。

  設計定位、設計任務的不清晰其實也很可能是即將面臨的問題。

  六、市場的設計調研解決哪些問題?

  1、預判項目規模,由輻射范圍內的人口構成、客群特征、建筑本身條件、政策影響等因素共同決定項目規模。其中客群特征又包括了客群分布規律、年齡段、消費能力、消費時間等。

  2、規劃業態,分為兩個步驟,確定有哪些業態、各業態之間的比例。調研對象為市場需求,而市場需求最直接體現在了周邊同類市場的業態規則上,所以對同類市場的數據采集是最簡單直接的調查方法。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周邊市場的業態可以直接決定我們需要設計的市場本身的業態構成,仍然有諸多側面因素也是特別重要的。例如:政府明文規定明年以后取締所有市場的活禽宰殺及交易,那么周邊市場內的活禽業態就不具備參考價值,這需要對政策的預知能力和對業態的理解能力。

  3、優劣分析,擴大優勢,淡化劣勢,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本原則,也是市場設計調研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例如:經過調研發現,項目優勢是沿海、水產海鮮業態競爭力強,那么該如何擴大這個優勢,就應該提前在設計中進行充分考慮,比如濃墨重彩地渲染海洋主題、引入海鮮品牌商戶、設置海洋生物體驗區等等,都是擴大優勢的手段。

  例如:經過調研發現,市場項目分為一二層,整體商業氛圍的烘托下,二層的可達性較低,經過對周邊數個商場的調研發現,二層生意凋敝;要解決的問題是提高顧客上樓購物的概率,即提高垂直交通可達性,那么可以通過在最合理的位置增設自動扶梯,設置齊全的業態且將必需品熱門業態規劃在二層,并加以指引導購。
小佰總結下:

  要讓市場項目價值得到最大化的發揮,當然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設計調研。市場的設計調研方式又可分為觀察法與訪談法,調研的步驟又要細分為籌備調研、進行調研、整理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