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中的民生、公益與慈善【特別版】

?2024-02-26 18:13

從非洲糧食救援案例,看農貿市場的民生政策

 

肖飛洋

 

美之為美斯惡也——老子《道德經》

 

       這段時間我前往南方某城市出差,這個城市有一個國有市場經營公司旗下的農貿市場需要改造。我在周圍轉了很久,突然發現一個非常有費解的事情,這個以民生為根本,將政策落實到位的農貿市場,其商業氛圍并不高,甚至很低。

 

      仔細分析了其過程,邏輯是這樣的,因為這家農貿市場歸于國有公司,既然是政府的,也是大家的,領導肯定是把民生放在首位,政策為依據,市場效益為次。農貿市場減收甚至是免收商戶攤位費,這無疑是把商戶成本負擔減到了最輕,間接降低了菜價,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講道理,這樣做的市場,應該是生意火爆,可是真實的情況卻是,這個農貿市場生意落沒,空攤比比皆是。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教授,曾經有一個演講,周教授告訴我們一個特別奇怪的結論。他說非洲很多國家農民吃不上飯,往往正是因為西方國家大筆的糧食援助。很多不理解的人會問,非洲人民都吃不上飯,西方大國給非洲大筆糧食援助,反而是害了他。

 

      我們來看看周教授的這個結論,是怎么樣的一個邏輯推理。周教授說,因為一筆援助款來到了非洲,救援單位無法直接將糧食就分到每一個非洲朋友的手上,所以需要靠非洲當地的政府機構來發放。可非洲國家的那些政府機構的管理水平,他對貪污腐敗遏制的能力很差,這是西方現代國家無法想象的那種差。所以很多來自聯合國的援助糧就被層層的官員瓜分,中飽私囊。然后這些官員把這批糧食以極低的價格三文不值二文在市場上甩賣掉。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這樣一來,遭災的就是那些還可以靠辛勤勞作,種糧食、賣糧食的非洲土著農民。因為他的糧食面對的市場競爭是那些白來的糧食,他無法競爭。所以這批還本來活得下去的農民,現在也活不下去了。

原本可以靠勞動自食其力的非洲勞動者,由于大量的糧食援助,導致當地的糧食價格下跌,從而大家都不去種地了。其實這就是破壞了當地的經濟生態,那么這樣一來,當地的人都不會再去種地了,直接去搞投機倒把,反而吃得更好。這其實是一種對勞動的不尊重,對勤勞的不公正,對市場的不遵循。

 

農貿市場是辛勤勞動人民的樂園

 

      什么人最可愛,勞動人民最可愛。非常多農貿市場的從業人員,都是早上三點到四點就起床揀貨,六點左右就開張做生意,一直做到晚上七八點,揀貨,運輸,將菜上架,這是一個耗時高、工作量極大的職業,可以說是非常辛苦的。而他們賺的就是這么一筆,我們還在睡覺,他已經起來了,我們還在喝茶散步,他還在收攤的錢。

 


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人性一定是經不起考驗的,人性和太陽一樣是不能直視的,辛勤的勞動人民踏上了快錢的車,也會變懶惰。農貿市場的攤位費是讓他們每天必須去勞動賺錢的動力,因為沒賺滿這個攤位費,他就虧了。就像水稻在生長期,到了施肥就必須施肥,不施肥,很可能這一年就白干了。減免攤位費,對于很多人心態上來說,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我今天可以不去賣菜,太辛苦了,長久以來,很多攤主對攤位就不上心了,我能夠做到薄利多銷,反正我沒有什么攤位費,大家都這樣,這個農貿市場自然就無法做到正常的維護了,商業氛圍上不來,大家最后發現來了也賺不到什么錢,最后形成了惡性循環。

 

農貿市場的民生、公益不等于慈善


      慈善是一種非常規的商業活動。在我們人類社會中,正常的商業活動中每筆交易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是一種財富正常的流動方式。而慈善不是,慈善是比較生澀地將富人的財富直接轉移給窮人。

      我們的財富是不是能夠穿越這個社會管道來到窮人那里,反而成為一個問題。所以慈善通常會有兩大難題,就拿非洲饑荒事件來說,第一大難題就是,原來的窮人他的社會結構有些缺點你能不能克制住?比如我們剛才講的貪污腐敗,這個缺點你克制不住,你對非洲國家援助越多,你就會把這些貪官污吏、這些獨裁者喂養得越肥,他對國家的控制能力就越強,窮人越不得翻身。

      美國哈佛大學有兩個教授,從1972年一直跟蹤到2006年,做了一個調查。調查得出來的結論也許你就會瞠目結舌。因為他的結論是:一個國家得到糧食援助每增加10%,這個國家的暴力動亂程度就會增加1.14%。

 

      或許做慈善對于社會輿論來說,看似是海晏河清,其實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單純考慮慈善,不遵循其經濟發展的根本邏輯,是有其非常大的弊端。

 

提高和維護農貿市場的繁榮度,

就是最大的公益,與最好的民生任務

 

      農貿市場是為農貿從業人員和社會廣大群眾,一方面提供優質的交易平臺,一方面提供放心便民的農貿市場,這是基本的民生任務,也是最為復雜的。而公益的動機,是政府想單方面提供健康實惠的農貿產品給群眾,并且給攤主比較大的政策支持,可以說提高并維護好農貿市場的繁榮,是基本的,而在一定可控條件下,給予政策上的支持。

 

農貿市場公益政策需要有一定的導向性,

對提高和維護市場繁榮具有積極作用

 

某公益節目圖片
??????

 

      公益公益,對公有益。既然提高和維護農貿市場的繁榮度,就是最大的公益和最好的民生任務,那么我們的政策應該積極讓能夠提高和維護市場繁榮具有促進作用的攤位得到應有的補貼,而對于一些享受政策卻無法為農貿市場提供好的服務的攤主進行淘汰,遵循市場的優勝劣汰,使得整個農貿市場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

 

      細化來說,我們可以對那些積極維護好客戶關系,遵守職業道德,并且能夠創造更多經濟效益的攤主,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政策需要落到底,靈活多變。從另一方面來說,那些能夠代表新型農貿市場趨勢的攤主,善于用腦子來將自己攤位做好的攤主,也應該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農貿市場的民生和公益不等于慈善,很多政府還是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政策的支持,一定是要遵循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不能夠一味地的讓政策雨露均沾,破壞了原有的農貿市場的生態圈,反而不利于整體的市場發展。